姜夔,南宋文学家,音乐家。人品秀拔,体态清莹,气貌若不胜衣,望之若神仙中人。往来鄂、赣、皖、苏、浙间,与诗人词家杨万里、范成大、辛弃疾等交游。庆元中,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,他少年孤贫,屡试不第,终生未仕,一生转徙江湖,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。他多才多艺,精通音律,能自度曲,其词格律严密。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,有《白石道人歌曲》等。姜夔对诗词、散文、书法、音乐,无不精善,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。
原文
云鬲迷楼,苔封很石,人向何处?数骑秋烟,一篙寒汐,千古空来去。使君心在、苍厓绿嶂,苦被北门留住。有尊中酒差可饮,大旗尽绣熊虎。
前身诸葛,来游此地,数语便酬三顾。楼外冥冥,江皋隐隐,认得征西路。中原生聚,神州耆老,南望长淮金鼓。问当时依依种柳,至今在否?
翻译
扬州城外云雾弥漫,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,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?只有秋烟中的征骑、寒潮中的船只,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。他的心,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,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,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,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。
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,到此一游,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“三顾茅庐”般的赏识。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,江边隐约看不清,(稼轩你却能)辨认得清征西之路。中原地区民多财足,汴京的老人们,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。稼轩啊,在这北伐的前夕,你在想什么?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:而今,你可安好?
释义/赏析
永遇乐:词牌名,又名《消息》,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。仄韵体始自北宋,见于柳永《乐章集》。《词谱》以苏轼词为正体。双调一百零四字,上下阕各十一句四仄韵。上片第三句较下片第三句少二字,上阕结句较下片结句多二字,其馀句式相同。平韵体是南宋陈允平创制,句读及平仄与苏轼词相同。
次韵:用原作之调、韵,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,称为次韵。
迷楼:楼名,隋炀帝建于扬州。与北固亭隔江相望。楼回环四合,工巧闳丽,自古无有。楼成之日,隋炀帝曰:“使真仙游其中,亦当自迷也,可目之曰迷楼。”
很石:石名,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,形如伏羊。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。罗隐诗:“紫髯桑盖两沉吟,很石空存事莫寻。”
人:指隋炀帝、孙权、刘备等人。
骑(jì):一人一马。
篙:撑船的竹竿。
汐:晚潮。
使君: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,这里指辛弃疾。
苍厓绿嶂:苍翠碧绿的山峦。厓,同“崖”。
北门: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。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载,开成二年,裴度以本官兼任太原尹、北都留守、河东节度使,皇帝遣使宣旨曰:“卿虽多病,年未甚老,为朕卧镇北门可也。”
“使君心在、苍厓绿嶂,苦被北门留住”三句:是说辛弃疾喜欢田园生活,却苦于国事需要,镇守京口,不得遂愿隐居。
“有尊中酒差可饮”句: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注引《南徐州记》载,徐州人多劲悍,号精兵,故桓温常曰:“京口酒可饮,箕可用,兵可使。”尊,酒器;差,略微。
前身诸葛:以诸葛亮比辛弃疾。
酬:酬答,报谢。
三顾:指刘备的三顾茅庐。
冥冥:昏暗不明的样子。
皋(gāo):水边高地。
隐隐:隐约不清晰。
征西:桓温西征蜀地,得胜回到金陵后,进位为征西大将军。
中原:这里指沦陷的北方地区。
生聚:繁衍人口,积聚物力。
神京:指北宋都城汴京。
耆(qí)老:老人。耆,六十岁曰耆。
“南望长淮金鼓”句:是说盼望北伐。长淮,淮河,是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线;金鼓,军中用器。金,即金钲,用以收兵,鼓用以进攻。
“问当时依依种柳,至今在否”句: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桓温北征,路过金城,看见自己以前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之粗了,感慨道:“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?”庾信《枯树赋》:“桓大司马闻而叹曰:‘昔年种柳,依依汉南;今看摇落,凄怆江潭。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?’”
繁体原文
雲鬲迷樓,苔封很石,人向何處?數騎秋煙,一篙寒汐,千古空來去。使君心在,蒼厓綠嶂,苦被北門留住。有尊中酒差可飲,大旗盡繡熊虎。
前身諸葛,來遊此地,數語便酬三顧。樓外冥冥,江皋隱隱,認得征西路。中原生聚,神州耆老,南望長淮金鼓。問當時依依種柳,至今在否?
翻译
揚州城外雲霧瀰漫,很石四周已遍佈苔蘚,當年的英雄人物現在又去了哪裏?只有秋煙中的征騎、寒潮中的船隻,仍然年復一年地空自來去。他的心,已熱愛上了青崖綠嶂的田園生活,卻苦於被委派到京口這個北疆的門戶,雖有樽中酒可供飲用,卻仍需舉起滿繡着熊虎的大旗。
你是昔日的諸葛在世,到此一遊,軍事上寥寥數語便可得“三顧茅廬”般的賞識。而今揚州城外昏暗不明,江邊隱約看不清,(稼軒你卻能)辨認得清征西之路。中原地區民多財足,汴京的老人們,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。稼軒啊,在這北伐的前夕,你在想什麼?你是否想問那當年自己親手種下的依依垂柳:而今,你可安好?
释义/赏析
永遇樂:詞牌名,又名《消息》,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。仄韻體始自北宋,見於柳永《樂章集》。《詞譜》以蘇軾詞爲正體。雙調一百零四字,上下闋各十一句四仄韻。上片第三句較下片第三句少二字,上闋結句較下片結句多二字,其餘句式相同。平韻體是南宋陳允平創制,句讀及平仄與蘇軾詞相同。
次韻:用原作之調、韻,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,稱爲次韻。
迷樓:樓名,隋煬帝建於揚州。與北固亭隔江相望。樓迴環四合,工巧閎麗,自古無有。樓成之日,隋煬帝曰:“使真仙遊其中,亦當自迷也,可目之曰迷樓。”
很石:石名,在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,形如伏羊。相傳孫權劉備曾經於石頭上論事。羅隱詩:“紫髯桑蓋兩沉吟,很石空存事莫尋。”
人:指隋煬帝、孫權、劉備等人。
騎(jì):一人一馬。
篙:撐船的竹竿。
汐:晚潮。
使君:漢代對州郡的刺史的稱呼,這裏指辛棄疾。
蒼厓綠嶂:蒼翠碧綠的山巒。厓,同“崖”。
北門:指南宋北疆門戶京口。《舊唐書·裴度傳》載,開成二年,裴度以本官兼任太原尹、北都留守、河東節度使,皇帝遣使宣旨曰:“卿雖多病,年未甚老,爲朕臥鎮北門可也。”
“使君心在、蒼厓綠嶂,苦被北門留住”三句:是說辛棄疾喜歡田園生活,卻苦於國事需要,鎮守京口,不得遂願隱居。
“有尊中酒差可飲”句: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注引《南徐州記》載,徐州人多勁悍,號精兵,故桓溫常曰:“京口酒可飲,箕可用,兵可使。”尊,酒器;差,略微。
前身諸葛:以諸葛亮比辛棄疾。
酬:酬答,報謝。
三顧:指劉備的三顧茅廬。
冥冥:昏暗不明的樣子。
皋(gāo):水邊高地。
隱隱:隱約不清晰。
征西:桓溫西征蜀地,得勝回到金陵後,進位爲征西大將軍。
中原:這裏指淪陷的北方地區。
生聚:繁衍人口,積聚物力。
神京:指北宋都城汴京。
耆(qí)老:老人。耆,六十歲曰耆。
“南望長淮金鼓”句:是說盼望北伐。長淮,淮河,是南宋時宋金對峙的前線;金鼓,軍中用器。金,即金鉦,用以收兵,鼓用以進攻。
“問當時依依種柳,至今在否”句: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桓溫北征,路過金城,看見自己以前種的柳樹已經有十圍之粗了,感慨道:“木猶如此,人何以堪?”庾信《枯樹賦》:“桓大司馬聞而嘆曰:‘昔年種柳,依依漢南;今看搖落,悽愴江潭。樹猶如此,人何以堪?’”